DSE中的通识教育科目在近年来经历了重大变革,被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所取代。这一变革不仅涉及科目名称的变化,也在课程内容、考试形式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区别。藤鸟国际教育接下来将详细分析通识教育和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的区别。
通识教育科目原本涵盖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人文素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则注重对香港、国家及当代世界课题的学习,强调建立广阔的知识基础,并培养学生具备国民身份认同和世界视野。课程内容缩减为原来的一半,并围绕“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以及“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三个主题展开,聚焦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
通识教育科目原本的考试形式通常分为两卷,包括资料回应题和延伸回应题等部分,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而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的考试形式则进行了简化,只考一份试卷,并且成绩只设“达标”与“不达标”,具体分数不再计入总成绩。这一变革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能够专注于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通识教育科目的培养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正面价值观、积极态度以及加强国民身份的认同。通过学习国家发展历程、宪法、香港基本法和法治等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认同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从而具备坚定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DSE通识教育改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后,二者在课程内容与结构、考试形式与评分标准以及培养目标与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区别。藤鸟国际教育认为这一变革地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